首页 > 凯发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k8凯发(中国)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在交融中绘就文明新版图

发布时间:2025-02-22 10:32:37    次浏览

参加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的嘉宾正在认真聆听大会发言。本报记者 张驰 摄 参加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的嘉宾正在认真聆听大会发言。本报记者张驰摄本报记者王潇李小佳施平在昨天举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上,中外嘉宾精彩对话,畅谈文化软实力提升和实现“和谐共存的世界梦”。吸收传统文化丰富养料虽然“软实力”一词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但多位中外专家都提到,“软实力”这个概念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可寻觅到,比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名誉主席张梅颖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软实力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她认为,中国文化的性格就是水的性格,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退求进,以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副主席苏叔阳说,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一种思想,即“和”,就是用不同的文化彼此交融,形成群星灿烂的文明天空,而不是你打倒我,我打倒你,能守正,才能创新。只有在创新守正的基础上,中华文明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华文化学院第一副院长叶小文认为,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肩负着推进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比较世界各种文明的发展后指出,中国这个东方大国从来没有对其疆域以外表示过帝国主义野心,传统上就是一个大而不霸的国家,“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叶小文指出,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其核心就是“和”。实现共赢须依赖软实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道路、中国速度、中国机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也出现了因不了解、误解而产生的歪曲。中国崛起会不会威胁别的国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前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说,“面对这些问题,只用2500年前孔夫子的'和为贵'来解释还不够。要以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政策、我们对世界承担的责任的实践来证明,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公共外交,通过民间方式拓展文化交流,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美国亚洲协会中国中心主任夏伟强调,如果我们要寻找软实力,不妨从民间去寻找。比如,如果国家之间有争议,没有办法达成一致,那就不如降几个级别,加强省市间的民间交流。俄罗斯总统国际文化合作事务特别代表、俄罗斯联邦前文化部长米哈伊尔·施维特科伊说,这是一个多样文化的世界,既要理解自己的权利,也要在危机时候寻求共识。布达佩斯俱乐部创始人、主席欧文·拉兹洛认为,要认识到世界各国都是一个组织体、一个生命体当中不同的部分,所有人必须要在理解别人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共存。如果我们大家相互斗争,就会一起输。而要实现共赢,必须要依赖软实力。软实力结构因国家而异国际多媒体协会联盟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拿大委员会理事海威费舍尔的三个儿子都在中国。在他眼中,现在的中国很繁荣,发展很快,有很多机遇,令人印象深刻。他认为,语言是软实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上海社科院研究员花建认为,不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结构体系不同,美国有三股力量形成软实力:以百老汇、好莱坞为代表的市场力量的文化产业;以学术文化、精英文化为代表的基金会;反精英主义的另类文化。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结构则可以分解为强大的总体动员力、5000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崛起的大国文化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等层面。所以,不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互动应当与其软实力特征相结合。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当体现出东方智慧,以柔克刚、顺势而为。这里有两个突破路径:一是提升审美的魅力,王澍、莫言之所以能获得世界性的殊荣,很重要一点就是他们都在进行美的创造,而这个是可以超越国界的;二是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前沿问题,如生态、难民等。如果能够运用中国智慧回答这些问题,将极大地提升中国软实力。